当前位置:首页 > 开关电源 > 正文

开关电源拓扑原理与设计大全

文章阐述了关于开关电源的几种拓扑方式,以及开关电源拓扑原理与设计大全的信息,欢迎批评指正。

简述信息一览:

常见开关电源的拓扑

1、Sepic斩波电路是一种常见的DC/DC变换拓扑结构,它在开关电源领域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该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是通过开关元件的周期性通断实现能量的转换和存储。当开关V导通时,电路中的E—L1—V路径和C1—V—L2路径同时工作,能量通过电感L1和L2进行存储。

2、这是最常见的半桥开关电源电路,KB7500,其实就是日版的TL494,和TL494直接可以互换 对于电路,如果你做产品,给你点建议:1:D1D2改为FR107 2:ZD1 ZD2 不要用稳压管,用FR107,否则容易坏 3:驱动管C1815要用日本东芝原装的管子,国产的真的不行!虽然价格低了5倍。

 开关电源拓扑原理与设计大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3、反激式开关电源:该拓扑电路结构简单,使用的元件数量较少,因此制造成本较低。由于电路中的磁芯仅在一个方向上磁化,其利用率相对较低。此外,开关器件需要承受较大的电流峰值。这种设计广泛应用于数瓦至数十瓦的小功率开关电源,并且由于不需要输出滤波电感,它可以容易地实现多路输出。

4、应该指出,在实际组网中,为了符合不同的要求,拓扑结构不一定是单一的,往往都是几种结构的混用。混合型拓扑结构:混合型拓扑结构就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拓扑结构同时使用。蜂窝拓扑结构:蜂窝拓扑结构是无线局域网中常用的结构。

5、开关电源各种拓扑都源于BUCK和BOOST,首先看BUCK电路,D=Vo/Vi,显然输入电压越高,占空比越小,然后看BOOST电路,D=(Vo-Vi)/Vo,同样可见。

 开关电源拓扑原理与设计大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开关电源的拓扑结构

1、串联式结构 串联——在主回路中开关器件(下图中所示的开关三极管T)与输入端、输出端、电感器L、负载RL四者成串联连接的关系。并联式结构 并联——在主回路中,相对于输入端而言,开关器件(下图中所示的开关三极管T)与输出端负载成并联连接的关系。

2、BD和LW)都是开关电源的拓扑结构,但它们有一些不同之处。BD是一种可以实现升压和降压的开关电源拓扑。它可以将输入电压调节到较低或较高的输出电压,适用于电池电源、DC/DC转换器等场合。BD的优点是简单、快速响应和高效,但它的缺点是容易产生噪声干扰。

3、开关电源的电路拓扑结构很多,常用的电路拓扑有推挽、全桥、半桥、单端正激和单端反激等形式。其中, 在半桥电路中,变压器初级在整个周期中都流过电流,磁芯利用充分,且没有偏磁的问题,所使用的功率开关管耐压要求较低,开关管的饱和压降减少到了最小,对输入滤波电容使用电压要求也较低。

4、星型拓扑:是由中央节点和通过点到点通信链路接到中央节点的各个站点组成。中央节点执行集中式通信控制策略,因此中央节点相当复杂,而各个站点的通信处理负担都很小。星型网***用的交换方式有电路交换和报文交换,尤以电路交换更为普遍。

拓扑结构的开关电源拓扑

1、SEPIC变换器允许输出电压大于、小于或等于输入电压,输出电压由主控开关的占空比控制。具有输入输出同极性、高效率、低EMI和输出纹波小等特点,适用于高输出电流场合。隔离性开关电源拓扑分析:单端正激式和双管正激拓扑在形式上相似,但工作情形不同。

2、串联式结构 串联——在主回路中开关器件(下图中所示的开关三极管T)与输入端、输出端、电感器L、负载RL四者成串联连接的关系。并联式结构 并联——在主回路中,相对于输入端而言,开关器件(下图中所示的开关三极管T)与输出端负载成并联连接的关系。

3、拓扑结构是功率器件和电磁元件在电路中的连接方式。对于开关电源,常见拓扑结构包括Buck(降压)、Boost(升压)、Buck-Boost(降压-升压)、Flyback(反激)、Forward(正激)、Two-Transistor Forward(双晶体管正激)、Push-Pull(推挽)、Half Bridge(半桥)、Full Bridge(全桥)、SEPIC、C’uk等。

常用开关电源拓扑结构研究

开关电源拓扑分类:DCDC是电子设备中最常用的电源设计,包含降压电路、升压电路和升降压电路。降压电路将输入电压如5V、12V、24V、48V等降低至5V、3V、5V、8V、2V等,供不同集成电路使用。升压电路则将3V、5V等电压提升至12V、24V等。

串联式结构 串联——在主回路中开关器件(下图中所示的开关三极管T)与输入端、输出端、电感器L、负载RL四者成串联连接的关系。并联式结构 并联——在主回路中,相对于输入端而言,开关器件(下图中所示的开关三极管T)与输出端负载成并联连接的关系。

拓扑结构是功率器件和电磁元件在电路中的连接方式。对于开关电源,常见拓扑结构包括Buck(降压)、Boost(升压)、Buck-Boost(降压-升压)、Flyback(反激)、Forward(正激)、Two-Transistor Forward(双晶体管正激)、Push-Pull(推挽)、Half Bridge(半桥)、Full Bridge(全桥)、SEPIC、C’uk等。

要快速熟悉开关电源的11种常见拓扑结构,这篇文章提供了全面的概述。这些拓扑包括Buck降压、Boost升压、Buck-Boost、Flyback反激、Forward正激、双晶体管正激、Push-Pull、半桥、全桥、SEPIC和Cuk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12种开关模式电源的拓扑结构,包括它们的特点、应用以及计算公式。首先,让我们来看看非隔离和隔离两大类:非隔离式拓扑Buck: 作为基础的降压转换器,Buck具有高效和高功率的优点,但输入电流不连续,可能产生EMI,可通过滤波器解决。计算公式涉及电压和电流关系。

拓扑结构对比 **Buck 降压**:将输入电压降至较低水平,是最简单的电路之一。电感/电容滤波器平滑开关后的方波。输出电压总是小于或等于输入电压。输入电流不连续,输出电流平滑。 **Boost 升压**:与降压式相反,将输入电压升至较高水平。

开关电源拓扑结构有哪几种?怎么选择?看这一文,12种结构总结

1、隔离式拓扑反激式: 通过变压器隔离,适用于高输出电压,但峰值电流高,不适合大电流输出。正激式: 低功耗选择,输出端有额外电感,对高电压输出不适用,但在高电流输出时有优势。双晶体管正激式: 可靠设计,适合高功率,两个晶体管协同工作。主动钳位正激式: 具体特点和计算公式未详述。

2、对于开关电源,常见拓扑结构包括Buck(降压)、Boost(升压)、Buck-Boost(降压-升压)、Flyback(反激)、Forward(正激)、Two-Transistor Forward(双晶体管正激)、Push-Pull(推挽)、Half Bridge(半桥)、Full Bridge(全桥)、SEPIC、C’uk等。

3、基本的拓扑结构包括Buck(降压式)、Boost(升压式)、Buck-Boost(升/降压)、Single-Ended Inverting(反激)、Forward(正激)、Two-Transistor Forward(双晶体管正激)、Push-Pull(推挽)、Half Bridge(半桥)和Full Bridge(全桥)。

关于开关电源的几种拓扑方式和开关电源拓扑原理与设计大全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开关电源拓扑原理与设计大全、开关电源的几种拓扑方式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搜索。

随机文章